024-66687779 看墓专车,上门接送(免费),自驾预约报油费
  • 全国
  • 北京

  • 辽宁
  • 沈阳
  • 抚顺
  • 大连
  • 铁岭
  • 本溪
  • 鞍山
  • 锦州
  • 朝阳
  • 阜新
  • 葫芦岛
  • 辽阳
  • 盘锦
  • 营口
  • 丹东

  • 吉林
  • 长春
  • 吉林市

  • 湖北
  • 宜昌
  • 北京 [切换]      选墓咨询电话 024-66687779 / 024-66688236

    【殡葬文化】由“入土为安”到“入心为安”
    2024-05-22

   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,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而逐步形成,倘要移风易俗,难以毕其功于一役,因为有些习俗在本民族看来是不可侵犯的。就中华民族而言,入土为安即是如此。

    入土为安的习俗,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形成条件,它说明代代沿袭、赓续不断的传统符合过去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。毋庸置疑,入土为安委实是我国早期农业民族的一种适应与策略。

    在我看来,入土为安起源于两点:一是人们对尸体的恐惧感。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,“消除乃至摒弃恐惧感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生存下去的情感”。因为尸体不能久存,一俟腐烂就会带来污染,尤其是患传染病而死去的尸体。恐惧感导致人们本能地远离尸体,以此来躲避危险,尸体入土就杜绝了这种可能性。二是至亲情感的驱动。朝夕相处的亲人离世,鲜活的躯体变为了僵硬的尸体,人们难免有恐惧感外,还有一种不愿从此阴阳两隔的牵挂。因此便出现了土葬,把亲人的尸体埋葬于地下,在地面上筑坟,以供祭扫凭吊。入土为安犹如叶落归根,所有的生命最终都回归于生于斯养于斯的一片土地。

    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,城市化高歌猛进,人口急剧增长,土地日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。于是人们开始提倡火葬,将骨灰埋入地下。这种先火化后土葬的方式,依然满足着人们入土为安的心理需求,且大大减少了对土地的占有面积。

    然而,我国不少民众依然想方设法选择传统墓葬。公益性公墓规划建设管理滞后,土地的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,传统殡葬观念根深蒂固,传统墓葬的偏好等等,这些原因导致了某些城市屡屡出现私埋乱葬的现象。近期《半月谈》杂志披露,位于东部沿海某著名国家5A级旅游景区,近年来东侧山体被一片墓地包裹,坟头满目,墓碑林立,600多处6.5万座违规建造的坟墓四处散落,山林被肆意蚕食,大煞风景。但我们应当承认一点,在不少大中城市,经营性公墓土地存量不足,部分公墓因无法扩地,陷入无地危机,只能限量销售,这也变相推高了墓地的价格,相对而言,自行择地入土的成本较低。

    自不待言,要人们从心理上改变甚或放弃传统习俗,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。但既然传统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,那么某些习俗也就不得不与时俱进,殡葬也是如此。集节地、环保、生态于一身的绿色殡葬虽说推行艰难,但最终将成为未来殡葬事业发展的主流。土地资源日渐紧俏,一些新型葬式相继面世,并不同形式与程度上挑战着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。树葬虽说也入土,但占地甚微,且有改良土质的作用;壁葬、塔葬,根本与土地无缘;

    近年来,不少名人写下生前遗嘱:死后火化不保存骨灰,只留一两件象征性遗物给亲人。对活着的人而言,固然无法放弃对逝者长久的思念,但区区一处墓穴又如何承担得起我们心底深处的刻骨之情?世界上没有一样具体的东西可以永不毁灭,唯有精神才能永存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对亲人的思念只能深藏于心灵深处。在心灵深处,阴阳对话,那里才是逝者的安息之家。

    概而言之,死后的躯体未必入土为安,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,让其回归自然即可。对逝者的思念,重在入心为安。


    24小时电话: 024-66687779, 66688236 看墓专车,上门接送(免费),自驾预约报油费 办公时间:8:00—17:00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兴锐大厦6楼603
    战略合作、商务洽谈请发邮件 578610991@qq.com 苍山不墨千秋画,洱海无弦万古琴。
    公益性墓园:由政府或集体组织出资建设,属于非营利性公共设施,旨在满足本地居民的基本殡葬需求。通常仅限本地户籍居民使用,需提供身份证明和死亡证明。
    经营性墓园:由企业投资运营,以盈利为目的,提供多元化的殡葬服务和墓地产品。面向社会开放,无户籍限制。
    公益性墓园适合预算有限且符合户籍要求的家庭,而经营性墓园则适合对墓地环境、设计、维护有较高要求或需要个性化服务的家庭。选择时应结合家庭需求、经济能力及政策条件综合考量。
  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© 摆渡人(沈阳)殡葬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辽ICP备20002013号-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