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时候,今天的海淀区一带是一片浅湖区,由永定河洪积扇边缘的泉水溢出而形成,整个地区内,地下水水量通畅,自流泉遍地都是,泉水涌出地面,在低洼处汇成大大小小的湖泊塘沼,明清时期,这种水体被称作“淀”。依水而生,湖边渐渐形成居民聚落,人们就将这一带以“海淀”命名。正是这历史悠久的海淀区,又汇聚着众多底蕴悠久的墓园。
在北京的香山脚下,在红叶的掩映中建着一座生于乱世、长于太平的公墓,这里充满着各种名人的踪影,他们有些人为了革命事业甘心隐姓埋名、有些人为了家国甘愿舍小家为大家、有些人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...他们都在历史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!让我们走进万安公墓,去阅读属于他们的过往。
横空出世的万安公墓,开现代公墓之先河
据《万安公墓史略》记载:1928年时任北京交通部司长的蒋彬候在京西购置了一块土地,准备用此地办学校。但适逢正在筹划建立公墓,于是就与时任“恒生营造厂”经理的王荣光合作,蒋彬候出地、王荣光出钱,“万安公墓”由此诞生。
据资料记载,合办公墓的王荣光,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建筑大师,15岁便在英国建筑师金斯密在上海开办的事务所做学徒,受过专业的系统培训,不仅掌握了房屋设计、建造的理论知识,而且在建筑工地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。
他对万安公墓的兴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,遗憾的是公墓工程尚未完工,这位建筑大师便去世了,后来他的长子王明德全面接手了万安公墓的建设与管理工作。
万安公墓整体布局犹如一只长寿的大乌龟,寓意“万世平安”。公墓园区按照传统五行方位进行布局,区内又以《千字文》、《百家姓》为组号。墓碑、碑表的设计,充分吸收了西方建筑的样式,造型中西合璧,颇具时代特色。
墓区建有道路、亭台、牌坊、碑碣、围墙、桥梁等,公墓中央建有礼堂、追远堂、经堂、休憩室等,可以说整个公墓的建制规模从营建之日起就很完备,以至于后来京郊多地公墓的兴建多以万安公墓为参照。
您对陵园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实地看看,您可以打电话( 024-66687779 / 024-66688236 )这边为您预约专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