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传统观念外,一些地区的居民也认为生态安葬千篇一律,没有墓碑辨识度低,加上葬礼仪式简单、祭扫不便,产生“生态葬就是薄葬”的错觉。更有家属认为生态葬造成亲友骨灰相互混杂,连准确有效的祭奠都是问题。
因此,生态葬的普及和推广不仅需要打破传统观念,更需要完善优化相关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。
人之逝去,葬礼是留给活着的人的慰藉,它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爱与思念、祈愿与放手。当然,思念不必局限于碑前,生态葬是大势所趋,需要各方从理念、规范和人文关怀寻求新的空间。
正如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的留言:“想要树葬、花葬,希望未来我孩子们的清明节,就像古时的上已节,可以带着爱人孩子去踏青游玩,享受难得的春季时光,而不需舟车劳顿地来看一个石碑。”
万安公墓实现自身积累发展的职责和任务。主要服务项目:骨灰安葬、骨灰安放、墓碑制作,葬后服务,丧葬用品服务,经营花圈、寿衣、鲜花等。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东万安里1号的万安公墓,都有哪些名胜古迹环列四周呢?
一、故宫博物院
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一座中国综合性博物馆,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、世界三大宫殿之一、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;其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,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,收藏品包括但不限于明朝、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。
二、天坛公园
天坛公园,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内东里7号,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,明嘉靖九年(1530年)改名为“天坛”,是明清两代皇帝“祭天”“祈谷”的场所,总面积273公顷,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扫性建筑群。民国七年1月1日,辟为天坛公园,对外开放。
天坛域北呈圆形,南为方形,四周环筑坛墙两道,把全坛分为内坛、外坛两部分,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。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。北为“祈谷坛”,用于春季祈祷丰年,中心建筑是祈年殿。南为“圜丘坛”,专门用于“冬至”日祭天,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,名“圜丘”。两坛之间以一长360米,高出地面的甬道——丹陛桥相连,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,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。
三、恭王府
恭王府占地约6万平方米,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。其花园位于王府后,又名萃锦园,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(1777年),据考证是在明代旧园上重修的。全园占地面积2.8万平方米。园区建筑分东、中、西三路,每路由南自北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。
咨询服务电话: 024-66687779 / 024-66688236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