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末清初,万安公墓所在之地是大面积的沼泽地带,水草丰富。草丛中经常出现一种小花蛇和一种不大不小的乌龟,看上去有些与众不同。
据传,有一年初夏,乾隆皇帝寻游至玉泉山上,见西面不远处有一大片湖泽,周围是一片碧绿,于是走下山来,朝那一片波光粼粼的地方走去。走了半个时辰,他来到一片沼泽地带,欲仔细观望,忽见一条小花蛇爬到他面前,接着又有一只小乌龟爬到他眼前。小花蛇和小乌龟围着他转了三圈儿,忽地消失在草丛里。乾隆皇帝顿悟:莫非这小花蛇是龙种后裔?而这小乌龟乃有长寿之命,它们均为祥瑞吉兆。
自此这里便成了清廷的皇家禁地,并派人在此看守。据1934年出版的《香山名胜录》记载:“这地方叫龟蛇汇,因有积水潭,时产金纹丹睛龟和黑质红章之蛇,体皆清秀,性也灵驯,因以为瑞。乾隆闻之,前往验看,信然。钦天监谓:山川灵气所钟,故产此灵物,因此划为禁地。”
百余年后,这一带的沼泽逐渐消失,但土地甚是肥沃。随着清王朝的灭亡,当初在此看守禁地的人们便在此定居下来,以耕种为生,其人数也由最初的几个人繁衍为几十人,逐渐形成一个小村落,因村落之西的香山南麓有万安山,故称“万安里”。
北京万安公墓是北京安葬名人最多的公墓之一,八十多年来长眠了两万余位社会各界人士,其中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着一定影响的人物有近百位,既有革命、社会活动家、军政要人,也有科学家、艺术家及工商界名人。
公墓门口的奠基石、汉白玉华表和青砖牌楼,都是万安公墓刚成立时所建,已有87年历史。
万安公墓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化,这里安葬着教育界、体育界、文化界、艺术界等多个领域的知名人物。
其中,最有名的就是李大钊陵园了。李大钊陵园是一座庭院式仿古建筑,正门口内是李大钊汉白玉雕像,雕像后是李大钊和夫人赵纫兰同志之墓。在墓后有一座宽4米、高2米的青花岗石纪念碑。碑的正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书写的题词:“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永垂不朽”。碑的背面是中共中央为李大钊撰写的碑文。院内两侧,还分别立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、陈毅、林伯渠、何香凝、邓颖超、李先念、陈云等同志缅怀的18块题词石刻。
再比如,朱自清墓位于墓园西侧的土字区宇组,于1990年朱自清先生与夫人陈竹隐女士合葬时重立。墓地古朴而自然,在一片碑林之中并不显眼。若不是讲解员提醒,很难发现路边竟沉睡着这样一位著名学者。整个墓地占地两平米左右,在墓碑中央,刻着“朱自清先生陈竹隐夫人之墓”的字样,旁边是一行小字,刻着二人的生卒年月。墓盖上有冯友兰先生书写的“故国立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”等字样。
咨询服务电话: 024-66687779 / 024-66688236 。